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肖婷婷
【个人手刺】夏昭炎,男,汉族,1935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2014年 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8年其办理的高桥农家书屋,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人、服务底层文明建造先进集体”称谓;2019年获评第七届全国品德典范;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2022年 获评“全国最美五老”;2023年获评“第二届全民阅览大会·村庄阅览推行人”。
年近七旬退休返乡的夏昭炎,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在家园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他拿出自己菲薄积储,兴办书屋“耕种文明”,为乡亲们耕种出一片“文明田”,成为家园新村庄建造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村庄阅览的典范及推行人。
筑巢引凤,具有谋福桑梓的赤子情怀
2004年,夏昭炎从湖南科技大学退休。当年大年初一,夏昭炎检查出胃癌。正月十四,他被送进手术室,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过了5年调查期,白叟思乡情切,和老伴杨莲金一算计,2009年决议搬回攸县石羊塘镇老家寓居。
回到老家后,夏昭炎发现,村庄变了。村里看书的少了,家家户户打牌,常常为此闹胶葛。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动这一相貌,夏昭炎决议兴办农家书屋,他要让乡亲们从牌桌前回到书桌前。他自动牵头,使用自己的资源,多方筹集资金,置办了巨细六间被搁置的老屋,进行补葺装修,用作图书室、阅览室、教室、游艺室。置办电视机、音响和DVD,并向镇中学求助课桌、板凳数十张(条),建立近百米的风雨棚。
2009年4月,高桥农家书屋开张了。夏昭炎和老伴儿挨家挨户约请:“明日都到书屋来看书吧。”第二天,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位乡民。咱们挤在一同,翻书看报。看到这一幕,夏昭炎配偶心里十分高兴:“咱们便是想让乡亲们多读书,看看外面的国际,了解村庄外面的日子。”
慢慢地,来看书的乡民和孩子越来越多。夏昭炎继续修葺老屋,建立学习室和乡民文明活动中心,并发起学生、亲朋为书屋捐书。在当地政府的支撑领导下,现在,书屋藏书20000余册,招引了邻近3个城镇8个村的乡民来借书。
为便利其他村的乡民、孩子看书、借书,夏昭炎想到了高桥书屋这只“母鸡”测验“下蛋”的方法——把一部分图书下到5里远的界市村兴办借阅分点,当天就招引了10多位学生来看书借书,大众反应非常好,农家书屋“下蛋”就这样成功了。夏昭炎与邻近村支书一同,将高桥书屋与各村部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精心选择,先后在居民会集、有热心人办理、能无偿供给场所的界江、南田、陈家场、荷叶塘、杏塘、佳台村建立了6个分借阅点,一举下了个6个“蛋”。
高桥农家书屋的经历得到了中心有关部委的必定,2017年6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的告诉》,要求总结推行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农家书屋经过书屋“下蛋”形式展开延伸服务的做法,更好地满意广阔农人大众的精力文明需求。2018年,高桥农家书屋,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人、服务底层文明建造先进集体”称谓。
授业解惑,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品质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假日无人管束的状况,2010年暑假,夏昭炎决议在村里免费兴办一所少儿假日校园,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看书、学习,并开设古典文学、音乐、美术、益智游戏等课程。
为了鼓舞孩子们多看书、读懂书,夏昭炎学习孙子就读的北京试验第二小学经历,想了不少招。“写5篇读书心得,颁发‘读书小学士’称谓;写10篇心得的是‘读书小硕士’;写15篇的是‘读书小博士’。在校园或课外比赛中取得名次的,都会奖图书。”夏昭炎说。这些奖赏图书都是夏教授自掏腰包、精心选择的。
假日校园特别受欢迎,名望也越来越大,不只招引了邻近中小学教师来责任上课,还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
10多年如一日,夏昭炎“耕种文明”从未连续,学生最多时一次达300多人。先后招引了攸县、衡东县8个城镇的1500余论理学生来学习,还招引了教师、大学生300多人次前来责任支教。
为了鼓舞少儿吃苦读书,夏昭炎还捐款1万元,征集资金3万余元,成立了“高桥四美奖学金”,10多年来奖赏本屋场的大学生、研讨生40余名,他们都是在农家书屋接受过教育的孩子。一位得过高桥奖学金的大学生在给夏教授的电子函件中写道:奖赏的钱虽不多,却饱含着教授的厚意,更像是教授对咱们的一种精力传承。
2019年9月,夏昭炎被评为第七届全国品德典范;2020年,夏昭炎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2023年夏昭炎被评为“第二届全民阅览大会·村庄阅览推行人”。
以身作则,具有感染教人的传承精力
夏昭炎是文学教授,著有被学术界称为“在意境研讨史上具有创始含义”的作品,并被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引荐为“研讨生教育用书”的《意境》及《意境概说》,解析汉字是他的所长。他常常把一些做人处世道理与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用生动方法讲给乡亲们听。比方,讲“仁”字,他说:“两个人在一同就叫仁,两个人心欠好的话,就搞不到一同,就会不仁不义。”讲“信”字,他说:“‘信’字是人旁言,一诺千金方为人……”妻子杨莲金则使用自己几十年堆集的摄生保健知识开设了《健康讲“做”》,每月定时教学保健知识两次,极受乡民欢迎。
乡民们高兴地说:“现在咱们日子真的很高兴,每天来这儿阅览、训练,视野更宽了,身体更健康了,更可贵的是邻里友善、心情舒畅、儿女定心。”现在,这个小书屋被咱们称为“美好阅览馆”。
乡民早已把这位“大教授”当作自己人,村里有什么事,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愿来找他,都愿听他的。一方面,夏昭炎名望高、没私心,村里筑路、种树、捐钱他都做在前头;另一方面,他学识深,讲道理生动、透彻,咱们一听就懂。
在夏昭炎的感染下,当地乡风文明、家风杰出、民风淳朴,一股向上向善的力气在凝集。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进饭店的少了,进书馆的多了;邻里胶葛少了,团结互助多了。
“培育人们的阅览习气是一个长时间、继续的进程,越早开端、越有成效。”现在,以高桥农家书屋为基地、六个分借阅点“6黄蛋”为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已构成一个掩盖儿童、白叟、志愿者一起参加的村庄阅览活动系统。在夏昭炎看来,哪怕有一个参加活动的人被影响,回去找到那本书开端阅览,就足以证明自己的尽力是值得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览中找到高兴,对我而言,便是最美好的事。”夏昭炎如是说。